邓小平实录1904—1997(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全四册)

李新芝

历程

  • 四川得名于宋。宋置川峡路,后分置益、梓、利、夔四路,总称四川路。到了清朝,正式命名为四川省。
  • 地枕巴山,城环渝水,东岭茶铁之乡,西溪鱼虾之出
  • 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救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水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 以仁存心,克绍先型,培成国用,燕尔昌荣。
  • 邓绍昌就是这么一种典型的新旧时代交替时期的混杂着新旧思想的人。
  • 1904年,他们的长子邓先圣出生,这就是后来成为一代伟人的邓小平。
  •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充,他对周围事物也越来越爱动脑筋,越来越讲究科学。
  • 出身于当地名门大户的邓小平,从小就和周围农家孩子一起玩耍、游戏,丝毫没有少爷派头。
  •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 1919年暑假,父亲从重庆回来,带来了重庆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重庆分会、并准备开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消息,他主张儿子去报考留法预备学校,将来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去法国学习。
  • 1919年9月,邓小平到重庆考上了留法预备学校,次年去法国留学。年仅15岁的邓小平告别了亲人,告别了故乡,奔向重庆,奔向世界去寻求救国真谛。
  • “拟兴苦学之风,广辟留欧学界。今共和初立,欲造就新社会新国民,更非留学莫济,而尤为民气民智先进之国为宜。”
  • 邓小平和他的同学们,在两天一夜的请愿示威斗争后,回去就将自己带有日本商标的牙粉扔了,把脸盆等日用品摔毁,把洋布衣服也撕毁了,以表示自己抵制日货的决心。
  • 邓绍圣取得了贷费生资格,邓小平和胡明德(胡伦)则是自费生。
  • 邓小平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请母亲不要担心,不要挂念,他是有志气的,到了法国,能够独立生活,等将来学好本领回来干事,一定要来接她。
  • 1920年10月19日,邓小平和同伴们终于结束了漫长的旅途,顺利抵达法国马赛。
  • 1974年,他率中国代表团去纽约出席联大特别会议后回国途中,在巴黎做短暂停留时,用剩下不多的零用钱买了一些法式面包带回北京,分给病中的周恩来和留法勤工俭学的一些老战友。
  • 在饭馆当招待,在火车站、码头运送货物,搬运行李,在建筑工地推砖、搬瓦、扛水泥,以及做清洁工、清扫垃圾等等。
  • 1922年6月,在周恩来、赵世炎的筹备和主持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西郊戈隆勃森林中的一个小空场上正式成立。
  • 邓小平于1922年夏季正式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 从这时开始,邓小平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两人建立起深厚友谊。50多年后,邓小平对外国记者说:“周总理是个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总是超过12小时,有时在16小时以上,一生如此。我们认识很早,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住在一起。对我来说他始终是一个兄长。我们差不多同时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 1926年1月中旬,邓小平来到苏联莫斯科,进入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不久转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 1925年苏联又创办了“中山劳动大学”,专门为中国革命培养人才,用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共产主义群众运动的干部,培养中国革命的布尔什维克干部”。
  • 我和蒋经国同班,而且分在同一个团小组,我们的团小组组长就是邓小平。邓小平、蒋经国个头都不高,站队时常肩并着肩。邓小平比我们都大,经验也远比我们丰富。
  • 邓小平爽朗活泼、爱说爱笑,富有组织才能和表达才能
  • 有一次,蒋经国和我问邓小平:你干吗老围着一条大围巾呢?邓小平说: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常去当清洁工,尤其是捡马粪,因为在法国捡马粪挣钱多,干一天能搞足一个星期的开销,最划得来,法国的清洁工都围那么一条围巾。我和蒋经国这才明白:邓小平他们为当过清洁工而自豪。
  •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行动;要有革命的行动,才能证验出革命的理论。”
  • 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不幸逝世
  • 1925年7月,以汪精卫为主席、廖仲恺为财政部部长、苏联人鲍罗廷为顾问的广州国民政府宣告成立。

交往

  • 邓小平同志是‘举重若轻’,伯承同志则是‘举轻若重’。
  • 邓小平被周恩来认真而沉稳的工作态度、大智大勇的作风气度和高尚的革命品格所折服;
  • 1928年春,邓小平与张锡瑗喜结良缘。
  • “收入打足,支出打紧,留有余地”的方针,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财政工作的六条方针:(一)预算归口管理;(二)支出包干使用;(三)自留预备费,结余不上缴;(四)控制人员编制;(五)动用总额预备费,须经中央批准;(六)加强财政监督。
  • 1973年2月,年近七旬的邓小平接到中央的通知,要他近期返回北京。
  • 1973年12月底,由周恩来亲笔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邓小平的任职通知,迅速发至全党、全军、全国。这时的邓小平集党政军三要职于一身,开始全面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
  • 历史的脚步迈进1975年的时候,邓小平开始肩负起主持中央党、政、军全面工作的重任,在毛泽东深居简出、周恩来因病住院的情况下,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主角:
  • 坚定地提出: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实现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
  • 文化大革命’时,我们这些人都下去了,幸好保住了他。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所处的地位十分困难,也说了好多违心的话,做了好多违心的事。但人民原谅他。因为他不做这些事,不说这些话,他自己也保不住,也不能在其中起中和作用,起减少损失的作用,他保护了相当一批人。”
  • 邓小平后来言辞犀利,讲话简练明快,和母亲的影响大有关系。
  • 汪云松为我们培养了两个副总理。这便是邓小平和聂荣臻。
  • 谈起张锡瑗,有一次邓小平沉思般地说道:张锡瑗是少有的漂亮。

珍闻

  • 世界上的人们同住在一个天空之下,却过着两种大相悬殊的生活,到处都是这样的不平
  • 邓小平年轻时的性格相当活泼开朗。这种于困难艰苦之中尚能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他保持了终生。
  • 蒋经国和邓小平个头都不高,站队时老站在一起,肩挨着肩。生活和历史就是这样地开玩笑,这两个当年同窗共学的朋友和同志,谁能料到,50年后,竟成为台湾海峡两岸的风云人物呢?

历程

  •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曾经参加革命、倾向进步的冯玉祥,在这场全国风云突变之中,倒向了蒋介石。
  • 为适应秘密工作的需要,邓小平改了名,即将邓希贤改为邓小平。
  • 到1932年以前,约有100万人死于反革命的屠刀之下,仅1928年1月至8月,就有10万余人殉难。党的组织也遭到严重破坏,到了1927年底,党员人数由5万多锐减到1万余人。
  •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直接指挥,发动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南昌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
  •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 1927年12月,在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聂荣臻等领导下,广州起义骤然爆发。
  • 中共中央领导同志之间,都互不知道住处。而邓小平则要掌握所有中央领导同志和各处中央秘密机关的地址和地点,而且只有他一个人掌握这些绝密情况
  • 小平同志的特点是发言不多,但发言和提问都很有分量,他虽然沉默寡言,但说的话深入浅出,容易懂
  • 这时邓小平还不满25岁。邓小平后来曾说,我“25岁领导了广西百色起义,建立了红七军。从那时开始干军事这一行,一直到解放战争结束”。
  •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陈豪人、雷经天等领导的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广西教导总队和右江农民自卫军举行了百色起义,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担任前委书记(后兼任军政治委员),陈豪人任军政治部主任,韦拔群任第三纵队队长。
  • 十载英名宜自慰,一腔热血岂徒流
  • 党组织领导下的士兵委员会,是工农红军根本区别于旧军阀部队的标志之一,是红军战士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力组织形式。
  • 调查得来的大量材料证实,操纵肃反大权的李添富,不是什么真正的革命者,而是个品质很坏的人。邓小平认为,要制止瑞金乱杀“社党”分子事态的扩展,必须发动群众揭穿李添富的假面具,然后对他严肃处理。
  • 处理完肃“社党”事件后,邓小平留在瑞金县工作。金维映调到邻近的于都县,任中共于都县委书记。他们俩结成了夫妻。
  • 1936年10月间,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经过极其艰难的跋涉,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终于胜利到达陕甘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交往

  • 邓小平与毛泽东不同,没有那种思情远举的文人气质和高古奇谲的诗人心态。他是一个胸有丘壑、深藏不露的实干家,胆大多谋,为人严谨,做事干练,分析问题切中要害,善于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这恰恰是毛泽东非常欣赏的。
  • 一切都是辩证的,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要按辩证法办事。
  • 邓小平生性恬淡,不喜交际,这与毛泽东的以诗文会友、周恩来的广结各路名士有很大的不同
  • 毛泽东“虽然谁不听他的话,他就想整一下,但是整到什么程度,他还是有考虑的”。
  • 他转而对邓小平说道:“你呢,人家有点怕你,我送你两句话,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过去的缺点,慢慢改一改吧。”
  • 他既没有像林彪那样当面吹捧毛泽东,也没有像赫鲁晓夫对待逝世后的斯大林那样全面否定毛泽东。邓小平毫无个人私怨,他以无产阶级政治家的宽阔胸怀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客观、公正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功过,肯定了毛泽东在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斗争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和历史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 邓小平认为,毛泽东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绩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就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的历史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犯错误毕竟是一个伟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 首先,邓小平认为,毛泽东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的错误只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的。
  • 在邓小平看来,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就是把马列主义中国化,不搞教条主义,不照抄照搬别国的模式,从本国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国革命中的实际问题。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邓小平说,毛主席晚年犯错误,有相当部分违背了他原来的思想,违背了他原来十分好的正确主张,但是,不能因为毛主席晚年犯有错误,就从根本上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在讲到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一错误时说:“‘文化大革命’同以前17年中的错误相比,是严重的、全局性的错误。它的后果极其严重,直到现在还在发生影响。说‘文化大革命’耽误了一代人,其实还不止一代。它使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泛滥,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

珍闻

  • 列宁撰写的《从何着手》一文中的论述:“没有政治机关报,就不能有称得上的政治运动的运动;没有政治机关报,就绝对不能实现我们的任务——把一切政治上不满和反抗的分子集合起来,用他们来壮大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我们需要报纸,没有报纸,就不可能系统地进行有坚定原则的和全面的宣传鼓动”。

交往

  • 遇事要谨慎,办事要稳妥,要多动脑筋。

历程

  • 邓小平举重若轻,处事干练。他提倡讲短话、写短文、开短会,主张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他自己讲话从来就是言简意赅,从不长篇大论。

历程

  • 没有那些具有远大理想、具有高贵品质的年轻的、甘于当‘傻瓜’的人,过去不可能搞成革命,现在不可能搞成建设。

珍闻

  • 1958年,在轰轰烈烈的“大跃进”中诞生的人民公社,在走过了26年后于1984年最终解体。

历程

  • 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它有一条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过去的各种斗争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的黑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这实质上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以后还要进行多次。
  • 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始。
  • 1969年10月18日,邓小平夫妇和继母夏伯根离开中南海,乘飞机前往江西南昌,开始了长达三年的监禁劳动生涯。
  • 毛泽东作了以下指示:“据此开除邓的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
  • 1977年7月召开的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恢复了邓小平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

历程

  •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必须维护,不能违反;凡是损害毛主席的言行,都必须坚决制止,不能容忍
  • 1977年7月21日,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恢复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
  • 恢复高考制度是邓小平1977年复出后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对“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标志。

历程

  • 中央顾问委员会始于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终于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共存在了十年的时间。

历程

  •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
  • 做人不能处处突出个人,智慧来自集体。好的领导能把群众的智慧汇集起来,充分运用。
  • 第一条是不要怕犯错误,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要敢闯,而不是首先考虑犯不犯错误。第二条是发现问题赶快纠正。”
  • 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