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到脚说健康(新版)

曲黎敏

序 从头到脚,一次对生命的新的阅读

  • 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不总是超凡脱俗,而是存在于世俗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儒家是人际关系的尽善尽美,在道家及禅宗是取法自然,在医家则是阴阳的和谐及五行生克之间的均衡。
  • 生生不息,万物与生命,顺应它,尊重它,静思它,这,便是传统医道教给我们的虔诚。
  • 身体的虚弱是积劳成疾,身体的健壮是积精累气

引子 人为什么会生病

  • 中医讲:过喜则伤心,过恐则伤肾,过怒则伤肝。
  • 道教养生用灯油打过一个比喻:人身所藏之精,譬如油;人身之气,譬如火;其光亮,譬如神。油量足则火盛,火盛则亮度大;反之,则油干火熄而光灭。所以,人身精满则气旺,气旺则神全。如果贪欲不止,则精竭气散而神亡。

第一章 头部

  • 头发有什么用呢?一是可以保暖,二是可以散热。
  • 男人为什么要拿矩?因为男人要行“方正之道”,男人只要行方正之道,就不会生病。女人要拿规,行“圆融之道”。女人一定要圆融,越圆融越可以自我保护。
  • 行冠礼和及笄礼的时候,都是要把头发梳理起来,梳理头发就代表人由感性向理性的迈进,其内涵之意是,你已经长大成人了,要开始约束自己了,不能再像小孩子那样任性胡为了。
  • 中医认为,头发跟人体内两条经脉的气血最为相关,即肾气和肝血。故有发为肾之华,发为血之余之说。
  • 阴盛阳虚所以导致头皮屑的问题。就是肾精敛不住虚火,虚火上炎,总在上面飘着,时间一长,头皮上的精血慢慢变少了,于是头皮得不到滋润,产生了头皮屑。
  • 头部按摩法一定要先从前额开始,从阳明胃经走到少阳胆经,然后再走到后边的太阳膀胱经。我们可以采取五指梳的方法,就是用五根手指按上面的规则在头上捋,捋的时候手要稍微重一点,通过指尖来按摩头皮,这对头发的养护非常有好处。

第二节 头部经脉循行

  • 所以我们应该每天静坐十分钟,来让自己心神安定,养护大脑。而静坐时,最好双手合十在胸前,掌根正对膻中穴一拳距离,掌尖向外倾斜30度,两眼低垂敛神,这样做收心、静心很有效果。

第三节 头部疾病

  • 两侧头痛为少阳胆经头痛。症状有眼睛发花,早起口苦等。两侧头痛宜服用小柴胡汤来治疗。如果是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尤其是经期过后的妇女,就容易因肝血不足出现左边的偏头痛。如果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
  • 如果出现高压降低而低压增高,差值很接近的话,说明脏腑的运化功能已经衰退,这就比较危险了,要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尽快就医。低压相当于人的元气,是先天的,高压属后天。低压高了,就说明人在调老本、调元气,现在很多中年人一患高血压就是低压高,说明他们透支太多,急需放缓生活节奏和多休息。只要能这样做了,症状就会得到平复。
  • 所以大家可以学会一个功法,就是没事的时候做十个指尖相碰的运动,用力地相碰,这样对人体非常有好处。
  •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就是老天正是靠它的冷酷无情来教育我们如何去积累经验,掌握天地万物的属性,去主动规避对人有损伤的事。

第四节 睡眠

  • 人睡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寿命的长短,睡眠是阴,我们要用夜晚的阴来养白天的阳,养白天的精、气、神。
  • 既然多梦是因虚火扰头所致,原因就是肾精不足,而肾虚就是元气不足,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好好吃饭做起,通过合理的饮食来培元固气,同时还可以选择打坐的方式,点按涌泉穴的方式,慢慢就可逐渐减少多梦的问题。
  • 魂是肝的神明,魄是肺的神明。
  • 五脏与五声对应为:肝呼、心笑、脾歌、肺哭、肾呻(见五脏与五声的对应关系表)。
  • 心肾相交法可以促进睡眠。动作很简单,用我们手心上的劳宫穴去搓脚心上的涌泉穴。脚心上的涌泉穴是肾经的一个主穴,手心上的劳宫穴是心包经上的一个穴位。假如我们晚上坐在沙发或床上看电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左手的手心去搓右脚的脚心,用右手的手心去搓左脚的脚心,这对促进睡眠非常有帮助,而且简单易行,自己在家里都可以做,有失眠症的人不妨尝试一下。

第二章 五官

  • 鼻为肺之官、目为肝之官、口唇为脾之官、舌为心之官、耳为肾之官
  • 具体到五官的养生方法,很简单:常闭眼,养神;少说话,养心;平稳呼吸,养肺;多食美味,养口;少惹烦杂,非礼勿听,养耳。

第二节 眼睛

  • 整个的眼窝是精气的表现,其中肾的精华表现在瞳孔;瞳孔外的黑睛是由肝精来决定的,因为肝开窍于目;心的表现在眼睛的血络上;肺表现为白睛;脾的精华表现为约束整个眼系。也就是说,我们眼睛的好坏跟五脏六腑的精气全都有关系。
  • 上眼皮肿是脾湿,下眼皮肿是阳虚。
  • 熨眼法就是用劳宫穴来热敷眼睛。先将双手搓热,然后闭眼,空掌捂在眼睛上,多停留一会儿即可。每天一次,一次21遍,可以明目去风,去目瘴。如果我们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可采用熨眼法,这对眼睛的休整很有好处。
  • 按摩时的重要原则是一定要闭上眼睛。闭眼按摩可以很快使眼睛干涩、眼花等症状明显地得到改善。

第三节 鼻子

  • 由于古人认为五官里最先生成的是鼻子,所以中国人称祖先为“鼻祖”。
  • 关于鼻子主要有两点:一是鼻子的外形是由胃经所主,所以像鼻子红、鼻子上长疙瘩等症状是胃火的问题,是有胃寒使得机体生出胃火来消除寒邪造成的;第二点是鼻孔由肺气所主,所以鼻孔里边出的气凉或热都跟肺气有关。
  • 解决湿气问题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跑步或登山。
  • 我们该怎么提高免疫力呢?古代有个“太乙真人熏脐法”,不妨一试:用乳香、没药、附子、肉桂各等分,再加上小茴香和公丁香,把这些香喷喷的药研成细末,放入瓷瓶中密封,用时将药末填入肚脐中,然后,盖上生姜一块,用艾条熏灼,当出现印堂发热,下达涌泉,四肢微汗为止。这样每星期一次,连续九周,对治疗各种慢性病都有一定的作用。

第四节 口

  • 口水多是胃寒特别重的象
  • 小孩子只要脾虚就会经常流口水,口水就是脾液。对于一些成人,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常会流口水,这在中医中被认为是湿气特别重的象。
  • 造成干燥综合症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肾液上不来,但它并不是肾液亏损的象,肾液之所以上不来是因为太阳膀胱经气的虚弱,正是因为膀胱经这个太阳变小了,气不足,故无法把肾液带上来。所以这时专门去补肾阴是没有用的,因为肾液并不缺。
  • 口臭实际上是胃的腑气上逆,人的消化功能出了问题。
  • 胃寒的人多按揉中脘穴和多按摩腹部,而且忌冷饮,效果就会很好,胃气不是一天就损掉的,所以每天坚持按揉,胃气也会逐渐地恢复。

第五节 舌头

  • 心气不足则咬舌尖;肝胆气不足咬脸颊的里部,叫“啮颊”。咬嘴唇则是胃气上冲导致,
  • 我们都听过邓丽君的歌,哼哼唧唧的,很香软、很虚的声音,郑声就指类似这样的声音。如果人的元气大伤的话,就是虚证,就会发出这样的声音。
  • 人的胃气不舒就会打哈欠。人体通过打哈欠使胃气舒展,这叫做善伸数欠。

第六节 牙

  • 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上强调以吃纤维性的食物为主,这是有道理的。我们的犬齿数量很少,而且已经退化了,所以人需要摄入的肉类食物就不要过多。
  • 医治上齿的疼痛,就要扎胃经上的穴位,比如足三里、内庭穴等。要是下齿痛,就要扎大肠经上的穴位,比如最常见的是扎合谷穴。
  • 如果人下牙疼痛的话,可以使劲地掐住合谷穴,有止痛效果,因为合谷穴是位于大肠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
  • 人不能总让自己的身体冲在前面,要学会让自己的气和灵魂一点一点跟上来,让我们的身心与灵魂合为一体,这样我们才能健康地生活下去。

第七节 耳朵

  • 走耳朵的最重要的经脉有两条:一条是三焦经,另一条是胆经。
  • 耳朵的保健方法——心肾相交法
  • 具体鸣天鼓的做法是:先用我们的手掌心,即用劳宫穴贴住耳孔,把整个手搭在后脑勺上,将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后往下一弹,产生一个弹击的力量,就这样使劲压住听闻穴,然后弹拨后脑壳,弹几次再压紧,然后突然放松,耳朵就会有一种特别清爽的感觉。经常这样做对耳朵的保健作用很大。

第八节 人活一张脸

  • 脸上所循行的经脉有多少条呢?如果不算络脉,就只按经脉来算,一共有十一条经脉。
  • 胃经起于鼻子两侧的迎香穴,向上走,交(è鼻梁的意思)中,所以整个鼻子的外形都由胃气所主
  • 脸的两侧行走的是胆经,大肠经则走鼻子,它在人中这里有一个交叉,左手经脉行于右侧,右手经脉行于左侧,上行后止于迎香。小肠经上行到面颊,一条分支从面颊分出,上行至颧骨、鼻旁,止于内眼角。
  • 凡是指甲的病都是肝病。指甲上有竖棱儿是肝病,是肝气被郁的象;横棱儿是肝病好转的象。
  • 比如眉毛很浓密的人,一般性格上属于比较爱操心的,因为这样的人气血很足,所以就爱多管闲事,也有多余的精力去操心;眉毛很淡的人,气血就不足,心也就会很闲散,懒得管事;有的人眉毛前一半浓,后面转淡了,一般是老来清闲的命;有的老人经常会长出几根很长的眉毛,叫做寿眉,就是说他的气血还算充足,阳气还有能力外散,阳气足,人自然就长寿。
  • 眉毛脱落是气血大伤之象,古代叫做“大风病”,就是我们现代医学所说的麻风病。
  • 颧骨这儿的病主要是长蝴蝶斑。这属于小肠病,是肠胃吸收功能不好,体内的垃圾代谢不掉,都堆积在这里造成的。所以对于蝴蝶斑去美容是没有用的,一定要先调理肠胃,把肠胃治好了,蝴蝶斑自然就会好了。
  • 中国古代认为,人体下腹部有一个会阴穴,从这里生出来三条经脉,分别是督脉、任脉和冲脉,这叫一源三歧。其中督脉主气,任脉主血,冲脉主性。人就活在这三条经脉上。
  • 从面相上讲,与人中过长的人交往要小心,人中长的人叫“驴唇”,是大富大贵之相,这种人很爱管事,成大领导的几率高。
  •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粮食丰收的时候,这个时候年轻人可以去吃新打下来的粮食,新的种子,可是恰恰老人就不可以吃新粮,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新打下的粮食的生发之机太旺,如果老人吃了的话,容易引发他的宿疾,意思就是老病根儿容易被勾出来,所以老人到了秋天在饮食上还是要偏于以旧粮为主,不要过度地吃新粮,这是养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第三章 咽喉

  • 咽喉病实际上是在帮助我们拦脑病,故我们要重视咽喉疾病,要及时地去医院治疗咽喉疾病,否则疾病再往上走,就到了脑子,那样,就会对人造成极大伤害。
  • 是发“银”(yǐn)这个字的音,这音是走两边的,发“银”这个字的音时就笑得最好看,这叫“银然而笑”。
  • 如果肝经不畅,喉咙后边那部分就会有特干的感觉,就会出现口苦口干的症状。
  • 凡是得甲状腺疾病的女性,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性格。因为这类女人一般都心高气傲,太过要强,争强好胜就容易郁闷,导致得大脖子病,其实何苦呢?不如我们积极地改变一下自己的性格。
  • 我们可以采取在少商穴和商阳穴放血的方法。

第四章 颈椎

  • 经过颈椎的经脉一共有六条,它们分别是:督脉、膀胱经、三焦经、小肠经、大肠经和胆经。
  • 乌龟学习养生,乌龟的脖子经常是一伸一出、上下左右地转动,人也经常这样做就能锻炼颈椎,就能养生,而且没准儿练着练着慢慢地连饭都吃得少了,既省粮食,又减肥,还长寿。

第五章 两臂 两手 两腋 两胁和两肩

  • 大指走的是肺经,中指走的是心包经,小指的里侧走的是心经
  • 如何衡量是否弹拨到了极泉穴呢?当我们弹拨腋窝下的一根大筋的时候,出现无名指和小指发麻的情况,就是弹拨对了。然后在这里多弹拨几下,同时用空拳沿着手臂的中线慢慢地拍下来,就能够化解心郁。
  • 凡是手臂上的经脉都是走肩膀的,所以我们经常按摩手臂就可以缓解肩背的疼痛和颈椎的疼痛。

第二节 两手

  • 大指上的鱼际穴如果红的话,就是肺热;如果鱼际穴有青筋的话,就是肺寒;如果大指里面有纹路且发青的话,也代表肺寒,而且这种肺寒还会继续导致胃寒。
  • 小指走的是小肠经和心经。从心脏病的角度来讲,如果中指麻木就是心脏病的轻症,如果小指麻木就是心脏病的重症。
  • 人手的握力与肝经有重要关系。

第三节 两腋与两胁

  • 两腋主要走四条经脉:肺经、心包经、胆经和心经。
  • 在拍两胁前,先捏揉两腋下的肌肉群或筋,会很疼,但把这里松开了,人的胸、背、胃都会舒服,然后抬高两臂活动一下,这个地方是个健身的关键,很少有人能注意到。

第四节 两肩

  • 两肩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缺盆。人吸气时两肩的锁骨处会形成一个窝,这个窝的中间就是缺盆穴。
  • 凡是走肩膀的经脉,全部都走缺盆,所以缺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六章 胸腔

  • 我们吃猪肉时会发现,皮和肉之间有一层筋膜,该筋膜就是腠。
  • 阴虚盗汗是由于阴虚火旺造成的,与过度喝冷饮有关。对于此种疾病,应以养血为主,可用当归六黄汤之类的中药医治。
  • 有的人一喝酒吃肉立刻就会出汗,这是什么原因呢?这种人属于胃热且精不深藏,就是肾精的收敛功能不够强,神明无法内敛,气易往外散。这种情况并不需要医治,不算什么病症,但这种人的一个特点是好吃喝,情绪易激动,古代说此类人“主潦倒一生”,不无道理。
  • 夏天是人生长过分发散的时机,天气炎热,阳气浮越在外,所以一定要出汗。在夏季出汗也是人的一种自保。
  • 治任何病都应该先泄后补。“泄”不是开泄,而是“通”的意思,经脉没有通畅,吃任何东西都补不进去。所以我们不要整天想着吃鱼翅、燕窝去补,还不如先出去跑10圈,让气血都流动起来,我们的经脉通畅了,回来吃窝窝头都补。这才是正确的“补”的原则。
  •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意思是说痛、痒、疮都跟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 对于皮肤瘙痒,要把疮和痒分开理解。疮和痒不同,凡是红肿的、能够长出来的东西都为疮,属于实证、阳证,阳证表现为疼;凡是憋在里面长不出来,使人痒得难受的东西就是痒,是阴证,阴证表现为痒,需要不断通过按、摁、挠来缓解。正所谓“阳证之初起必疼,阴证之初起必痒”。
  • 一是要尽量变换着花样吃,特别是多吃些五谷杂粮;二是要吃应季食品;三是饮食适量,不能因为喜爱某些食物就毫无节制地暴饮暴食,这也不符合儒家的中庸思想,凡事不能过于偏颇。
  • 中医和西医对五脏六腑的定义并不相同。西医里的肺仅仅指肺叶,而中医则认为肺主皮毛,只要是皮毛的问题就可能跟肺有关,人体无处不存在着皮毛,就无处不存在着肺;中医还认为脾主肌肉;心主血脉,如果身体末梢的血不足,病因很可能是心出现了问题;肾主骨头;肝主手的灵活性,手的伸直与握力、经筋的柔软性与弹性,也都跟肝有关。所以,通过了解手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就可以看出五脏的健康与否。
  • 第二,纵欲过度是导致内伤类斑疹的另一个因素。
  • 古代人甚至不鼓励年轻人多吃肉,因为肉是补精血的,多吃肉会引发性欲
  • 第四,乱吃药也会导致内伤类斑疹。
  • 得银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元气虚弱。它关系到肺脾肾三条阴经,元气虚弱不能主皮毛,肺虚也不可以主皮毛,滋润不到皮毛,所以会得银屑病。

第二节 乳房

  • 女人由于气不足、血足,所以冲脉散于胸中,于是长乳房。
  • 乳房的里侧走足少阴肾经,肾经主精血,所以这里少血多气。
  • 现在有些年轻女性月经量变小,年纪轻轻就出现了一些更年期症状,这是胃气不足的象,是不良生活习性所致,比如减肥无度,不好好吃饭造成的血虚等。
  • 乳房循行的经脉有冲脉和肝脉,里侧还有主精血的肾经,走乳中的阳明胃经,走外侧的脾经、胆经,走外侧偏上的心包经和肺经。所以乳房一旦得病,就可以根据这些经脉来判断乳腺病的致病原因。
  • 对于男人,生气直接伤的是男人的肝;对于女人,生气就有可能伤及女性的乳腺和子宫。
  • 第三,女人要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要善于跟别人交流,同时也要有人生追求、人生目标。
  • 中医认为,患乳腺疾病的人适宜吃甘味的食物。甘不是单纯甜的意思,粳米、牛肉、枣和菜类都属于甘味的食物。甘味的东西有一个作用——甘缓急,就是甘味的食物可以把肝的筋结缓释掉,所以得乳腺疾患的病人可以多食一些甘味的东西。
  • 其实,补血最关键的一点还是通过吃食物来补。因为胃经主血,只要能吃,食物的精华就能变现为血。中国有句俗语:“能吃是福”,只要能好好地去吃饭,正常地消化,就是最好的补血方法。原则是先补脾胃,让脾胃气足了,然后消化吸收能力才能增强,整个身体也因此而强壮起来。
  • 中医把“人乳”叫做蟠桃酒,也暗示着人乳能使人长寿的意思。

第三节 五脏六腑之心

  • 五脏六腑总共有十二个脏器: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心包;六腑是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在这十二个脏器中,最关键一个脏器就是心。
  • 一般情况下,心是不会受到任何邪气干扰的;即使受到干扰,心也是最后一个受到伤害的。
  • 元气大伤造成的心脏病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心脏早搏,另一种是心脏间歇。
  • 早搏意味着人的元气尚可
  • 大吃大喝、暴饮暴食、便秘都会导致心脏病发作。

第四节 五脏六腑之肺

  • 中医认为“人受气于谷”。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体中的气来自于食物,从中焦脾胃中来,中焦产生的精华就为气。
  • 治节出焉”就是说如果肺气正常,人体内的正常治理和调节都可以靠肺的肃降功能来完成。
  • 肺气虚的人还有一个象也很明显,中医里叫“小便数而欠”,“数”的意思是一次次的,“欠”的意思是少
  • 如果咳嗽出来的是黄痰,说明体内还能够化火,基本上已经接近治愈了;当咳嗽的声音越来越小,出现青痰的时候,就说明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如果咳嗽出来的是白痰,而白痰相当于命痰,就说明已经把体内里的一些精华搜出来了,这是一种很危险的象。
  • 肺结核是肺病中比较常见也比较厉害的一种病。这种病的发病原因是脾胃(土)不生肺(金)。
  • 人脾湿太重,就会经常拉稀,并产生困倦,喜欢躺在床上
  • 哮喘应该是下焦的病,即是肾病。
  • “冬不养阳,春病必温”,意思就是冬天不好好养藏,春天一定会得瘟病;“春不养阳,夏病必暑”,意思是春天不好好生发,到了夏天一定得暑病;“夏不养阳,秋病必燥”,意思就是夏天不好好生发,到了秋天一定会得燥病;“秋不养阳,冬病必寒”,意思就是如果秋天不好好养阳气,到了冬天一定会得寒邪之证,例如会出现咳嗽等病症。
  • 要想规避这些,就要悟到“一天当中有四季,一年当中有四季,一生当中也有四季”的道理,要把四季之道把握好,同时也要掌握一个根本的养生原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第五节 五脏六腑之脾

  • 春对应的是肝,夏对应的是心,秋对应的是肺,冬对应的是肾,那么中间是什么呢?脾为中,脾是五脏六腑中央之神明。
  • 当精华不往上走而往下走时,糖分就会随着尿流失掉,而糖原是保证肌肉正常运动的基本营养物质,如果都流失了,人就会得糖尿病,人体就会慢慢虚弱下来。因此,中医认为糖尿病就是脾病。
  • 脾病主要有重症肌无力、糖尿病、胰腺炎和胰腺癌几种,下面来具体谈谈。
  • 上消的症状是会出现口干口渴;中消的主要症状是“消谷善饥”,就是特别能吃,但却又很瘦,有的人血糖还会低,如果不吃东西,就会浑身大汗淋漓;下消的症状是便秘、尿多。
  • 糖尿病中期的治疗有一个方子:每顿饭都以黄豆为主食,多吃黄豆饭、蔬菜和豆制品,只吃少量的瘦肉。一般人两三个月就可以痊愈,而且连药都不用服。但是每天要坚持锻炼身体,这很重要。

第六节 五脏六腑之胃

  • 胃为后天之本,也是气血生化之源,是制造精血的源头。
  • 胃“以降为顺”,就是胃在人体中具有肃降的功能。胃气是应该往下行、往下降的,如果胃气不往下降,就会影响睡眠,导致失眠,这叫做“胃不和则卧不安”。
  •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好好吃饭。吃饭时除了要注意饮食结构、合理搭配、营养均衡外,还要特别留意的一点就是吃饭时千万不能生气。
  • 一切的药,前提是固摄脾胃”

第七节 五脏六腑之肝

  • 肝主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就是人只要一躺下,肝主藏血的功能就能够发挥。
  • 对于肝来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闭眼就是补,相当于固摄。
  • 心的表现是面色,正所谓心之华为面色,脸色苍白就是心血不足的象;脾之华为唇,嘴唇干瘪无血色就是脾虚;肺之华为毛,如果皮毛憔悴或者很不滋润,就意味着肺的功能出现了问题;肾之华为发,如果头发干枯变白就是肾精不足所引起的。
  • 肝的病变表现在握力的减弱上;心的病变表现在气机内收,四肢厥逆,就是手脚冰凉;脾的病变表现为哕症,就是因胃气不降而往上打嗝;肺的病变表现在咳嗽上,如“膨膨而喘咳”;肾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战栗,就是打哆嗦,感觉寒入骨髓。
  • 在五脏之中,肝是主怒的。人一生气,“怒则气上”,气就会往上攻,气全被调在上面,底下空了就会发生病变。比如出现飧泄,身体没有能力去消化吃进体内的食物,造成拉稀、腹泻,甚至出现完谷不化,即吃什么拉什么。所以,不要仅以为生气、郁闷只会伤肝,其实会伤及身体的各个方面,引起多种病变。
  • 人只能微量饮酒,借饮酒之机,稍微地宣一下、生发一下,这对人体是有好处的。
  • 对女性而言,醪糟是最能补女性气血的,对身体有好处,可经常用些。

第八节 五脏六腑之胆

  • 中医认为,人的气不足会造成虚火过旺,而虚火会导致“津”(液体向外渗透)的功能过强,就会使饱和的胆汁溶液产生结晶,于是就产生了胆结石。

第九节 五脏六腑之肾

  • 血是带着精往前走的舟船。精就相当于血里面的营养物质、最精华的东西,而血这只舟船带着精往前走。心主血脉,心能够把血泵出去,使血到达人体的各个末梢。
  • 如果肾阳不足,水液就会四溢,造成浮肿以及腹胀、腰痛、肩背痛,更严重的有可能会出现眩晕。
  • 膀胱经作为人体后面最长的一条经脉,是一条很重要的经脉,它主阳、主气、主表;而肾是主水、主里、主阴。
  • 治疗三高症的首要一点就是一定要做运动,通过加强锻炼使得膀胱经气足起来,这样就能把体内垃圾一类的东西代谢掉,自然就可以恢复健康。
  • 但我们要特别记住的是过性生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人只能在身体好的前提下过性生活,这样内外经脉都会通畅,对健康有益,中国古代所谓用房中术治病的道理也就在于此;但在人身体不好的情况下过性生活,就是消耗,而且是重度消耗,因此要慎行。

第十节 五脏六腑之大小肠

  • 为什么大夫要问大小便呢?中医说,“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实际上大小便的问题不单纯是肠胃的问题,问“二便”是在了解肺、心、肾的功能,肺、心、肾跟大小便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 如果形成了肺寒的话,一定会导致大肠寒;如果小肠的吸收出问题,心脏就一定会出现问题,因为小肠吸收的所有东西都是跟心连在一起的。
  • 大肠病会导致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便秘。
  • 阳虚便秘的人神情比较冷漠,脸上看不到神采,容易疲惫,但没有腹胀的问题。中医治疗这种便秘常用白通汤。
  • 喝冷饮是一大忧患,无节制地喝下去,未来得肠癌的人会越来越多。所以,我在所有演讲、讲座时都会重点提到这个问题,如果要教育一代年轻人,首先就要从拒绝喝冷饮开始。
  • 当归生姜羊肉汤。汤的做法为:当归3两、生姜5两、羊肉1斤,炖煮以后让病人服用。这个方子也可以用来对治疗产后腹痛、产后瘀血等病。
  • 还有一种小便病叫癃闭,症状是想尿但尿不出来,憋得慌,甚至造成小腹胀痛。癃闭属于膀胱不能气化所致。
  • 传统养生学并不认为单纯地吃有营养的东西或吃补药就有效果,补的概念是健康的日常行为,有规律的日常生活,这些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才是根本的调养。
  • 中医认为,上厕所大小便的时候,一定要咬牙,咬牙能固摄住肾气,尤其是在肾精上损害偏大的男人。
  • 葱在中药里避讳跟蜜和枣同食,两者相冲。
  • 如果外出突然着凉了,刚有感冒症状,最好用生姜、大枣、葱白一起煮成姜汁汤,上边喝姜汤,下边泡脚,上床后就会发汗,第二天就基本好了。如果是内伤而致的感冒,这么吃也有一定的好处,因为枣和姜能起到固摄脾胃的作用,葱白可散去肺寒。
  • 有的人经常流鼻血不止,民间有个方子,就是把大蒜捣成汁,贴在脚心的涌泉穴上。这样可以引壅在上面的火下行,达到止鼻血的目的。

第十一节 腹

  • 从穴位上说,治疗下腹的病,主要从三阴交和足三里这两个穴位着手。
  • 天姿健身法也是帮助我们锻炼腹部的一个简单易学的好方法。具体做法是我们下蹲时抱住膝盖,然后脚后跟不要翘起,紧紧蹲下。为什么把这个蹲姿叫做天姿呢?因为我们人还没出世在母腹里的时候,就是保持这样一个姿态。这是人先天具有的姿态,这个姿态对人体来说非常有好处,它可以加大膈肌的运动。如果我们能坚持按这个要领去练习长蹲,就能减少得高血压、心脏病的概率,同时还可以收缩盆骶的肌肉。

第七章 后背

  • “人的力气从哪儿来?”归根到底是从腰来。
  • 膂是指人体的哪部分呢?是指人体腰子外面包的一层厚厚的油。
  • 因为腰、背、腿都走膀胱经,腰酸背痛腿抽筋是阳虚证。俗话说“人老腿先老”也是从这个角度说的。
  • 如果腰痛的哈不下去,不能俯仰,这是肝经的病。治此病可揉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的部位。每天晚上按摩太冲穴,可以有效治疗腰痛。而且太冲穴按上去很痛的人,一定爱生气,所以按摩太冲穴也可以解肝郁。
  • 假如突遇风寒,着凉进屋后感觉不舒服,猛打喷嚏,这叫“寒闭”,就是被风寒给闭住了。治这个病很简单,趴在床上,针刺委中穴,这时因剧痛而大喊,全身上下出一层细汗,但感冒立刻见好,一服药都不吃。因为针刺委中穴可以迅速驱除寒气,将病症打开,所以很有效。
  • 如果小孩的脾胃不健壮,最好先不要吃药,因为小孩子的脾胃本来就弱,用药不慎很容易损伤了脾胃。治疗这种病可采用捏脊法。这个方法的道理是通过捏脊把后背梳理开,用阳来引发阴的运化能力,达到健脾胃的目的。
  • 没事把两手搓热了,捂在腰眼上,非常有益。上撑两臂,掌心朝上,同时踮起脚后跟,这样站一会儿对腰有益,对三焦有益,对前列腺更有益。

第八章 前阴

  • 发情时间不固定会导致人过多地耗散元气、肾精,这也是一般动物能活到天寿,而人活不到天寿的原因之一。
  • 中医认为,生门即死门,即人出生的门也就是死亡的门,人因性而生,也会因性而亡
  • 女七男八的意思就是女子的生命节律跟七有关,而男子的生命节律跟八有关。
  • 女子是收敛在前,生发在后;男子是生发在前,收敛在后。
  • 女性到了五七三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衰老。传统文化认为女人比男人老得快,35岁的时候阳明脉就开始衰败。阳明脉指的是胃脉,阳明脉衰也就是说胃气开始衰败了,因为阳明脉走的是脸和额头,所以,妇女到35岁左右就有可能脸上出现鱼尾纹,额头上出现抬头纹,同时脸上也显得憔悴。
  • 64岁以后,就看你先前是怎么养身体的了,从这时开始,用的都是你之前所有的积淀,再也没有新的东西生发了。
  • 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孩子继承的是母亲的智力,父亲的意志力。所以“优生学”的第一条原则就是,男子最好在成熟期的时候生孩子。经过生活历练的男人意志力会更坚定,而男子的成熟期在32岁到40岁之间,所以这时候娶妻生子最合适。
  •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男子为阳,乾道成男,乾道就是四个字:自强不息;女子为阴,坤道成女,坤道也是四个字:厚德载物。
  • 女人就要守妇道,要厚德载物。德性要厚一些,像大地那么宽厚,要有承载和包容万物的襟怀。
  • 有位哲人曾经说,看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是建了多少高楼大厦,不是发明了多少超现代之物,最关键的一点是培养出了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男人是否自强不息,女人是否温柔敦厚、厚德载物,这才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 我们走路时,抬起的那只脚为阳,放下时为阴,但是抬起的这只脚一定会落下,所以这就是从阳变成阴;而支撑身体静止的那只脚也一定会抬起来,这就是由阴而阳,就这样一阴一阳、一阳一阴,人就会不断前行。
  • 古代男子一般都自称为臣,“臣”字特别有意思,把它顺时针旋转90度,就好像一个趴着的人。这里边就暗示着男人虽然应该站起来、自强不息,但是趴着一点也不吃亏,也就是男人要学会谦虚地生活,勇于放低自己的姿态,这是一个处世为人的道理。
  • 古代的女子一般都自称为妾。“妾”这个字上面是一个“立”,下面是一个“女”,就是站着的女人的意思。女人本该坐着,可是让你站起来,这寓意着作为女人要勤快点,多干活,不吃亏,这也是在说做女人要遵循厚德载物之道。
  • 女子是主内的,为少阴,主收敛。所以男人挣的钱交给女人很正常,甭怕别人说“妻管严”,这是自然之道,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和做。
  • 从中医来讲,男子耗的是精,女子耗的是血,精血是很不一样的,精比血要金贵。因此对房事而言,男子耗散的程度要比女性耗散的程度大一些,这也是男女寿限不同的原因之一。
  • 男人看事比较长远,与男人的肝肾功能比较强有关。深谋跟肝相关,就是人想事情想得深不深,理性强不强都是跟肝的功能有关;肾主的是远虑,就是肾的功能与人想事情想得远不远有关。
  • 元气特别充足的时候,人体是尿窍容易开,精窍不容易开;而且尿窍开时,精窍一定不开。说明人的精气特别足时,就不会去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这也印证了古代的“精满不思淫”的说法。
  • 宁做快乐的小人,不做受难的君子
  • 男子的阳痿还会与女子的子宫肌瘤有相关性。做丈夫的要是有阳痿早泄的毛病,妻子大多会得子宫肌瘤。因为子宫是需要激动的,女人会因为男人的性功能不好永远没有性高潮而导致子宫肌瘤。子宫主太阴,是阴性很重的地方,它必须要动起来才不会生肌瘤。
  • 如果女人任脉有问题的话,一般会产生子宫肌瘤、月经病等,因为任脉是主血的。如果是出现赤白带下等问题,基本上都跟带脉有关,这是带脉的约束力下降所致。
  • 月经量少是因为阳气衰,营养物质变成血的能量减少了,导致经血慢慢变少。
  • 子宫肌瘤该怎么治呢?如果你有月经的话,可以通过吃药或灸法治疗。如果肌瘤太大,可以用手术的方法。如果已经快绝经,我建议不必动手术,不来月经了,肌瘤会逐渐萎缩,这叫带疾延寿。
  • 对于神阙穴,我们要记住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这个穴只可以用艾草灸,而禁止用针扎。
  • 的节气就是冬至。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试一下冬至灸,就是在冬至前后各四天加上冬至这九天之中,每天把艾条点着,以肚脐为中央,沿着肚脐周围熏灼腹部。因为腹部为太阴,它属于阴性,用热性的东西来加速它的循环,能够使人体的气机生发出来。烧灼的时候就在外层,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就好。这样的灸法有利于冬至一阳生,对身体是
  • 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意思是假如你病了七年,你要花至少三年的时间来治疗它。
  • 艾草(艾条)一定要用几年以上的艾条,储藏的时间越长越好,这样艾草里的有毒物质才能全部散掉,好东西才能散发出来。

第九章 肛门

  •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神又为魄,所以肛门又被称为魄门。
  • 要想魄不飞的话,可以握固,握固法就是固“魂”的,那固摄“魄”的方法呢?就是盘腿,两条腿一盘住就如同一把锁,锁住了下焦,这样人也就定下心来了,气也就在任督小周天运行了。
  • 朱丹溪当时用了五倍子这味药来煮汤,然后来洗脱垂出来的子宫(如果是痔疮,就去洗痔疮),因为五倍子这味药是专门主收敛的,它具有酸收之性。一般来说,这个洗法是用五倍子100克,然后煮水、洗涤即可。

第十章 腿

  • 腿的内侧由三条经脉所主,分别是:脾经、肾经和肝经,脾经一直走到大脚趾的内侧隐白穴。
  • 上楼时小腿痛或者小腿肚子发轴,这就属于膀胱经气不通所造成的毛病;如果下楼时大腿疼痛或出现不适感,就是胃经引发的疼痛。
  • 古代人养生先养胃气。古时女人都是盘腿坐,把腿别在后面,这样可以把下焦气堵住、锁住,使气不外泄,这就是女人的藏。古时男人的坐一定是要“虎背熊腰”,两手撑膝,两只手的手心劳宫穴正好护在膝盖上。男人这样坐可以固摄胃气。男人没事儿坐的时候,可以学学古人的坐法,这样能给自己养护胃气,人体也会感觉非常舒服。
  • 老跷二郎腿的话,就容易引发腰痛或者是其他一些腿部的疾患,因为这个姿势不符合腿部经脉的循行。
  • 药浴的方子为:干姜60克、干辣椒30克、木瓜30克、乌头30克或附子25克~30克。

第十一章 脚

  • 颈椎是不可以受寒的,腰和肚脐也不能受寒,脚踠还是不可以受寒。人体的这三个关键点都是枢纽之地,都不可以受寒
  • 人的手和脚都属于末梢,所有的经脉都是阴阳交通,从末梢完成。
  • 脚后跟主要循行的经脉是膀胱经和肾经。
  • 这个病证在暗示着人到更年期了,会逐渐出现精亏血少的情况,同时还意味着阳气大虚,这也正是造成足跟痛的两个原因。
  • 如果脚部得了水肿病,就是脚部浮肿、肿胀的话,属阳气无法代谢湿邪,可以将葱煮水,然后把脚泡在里面,这种葱水散邪的作用非常强,可治此病。
  • 古代的药王孙思邈曾给脚气病开过一个特别绝的方子——喝白皮粥,就是喝点带糠皮的粥。
  • 一是要保护好脚,所以我们每天晚上都要洗脚;二是要让手动起来。人的手和脚都能动起来,就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 每天睡觉前最好都能好好地洗一下脚。洗脚最好是用热水,而且旁边要备好热水,不断地往里续,这样水温能够一直保持住,最好泡20分钟左右,等到感觉到身体有一点微微出汗的时候,就等于肌肤腠理都开泄了,这时就可以上床睡觉了。这对治疗失眠也是非常有效的。

附一 中医治病的四种方法

  • 刮痧、拔罐和按摩,这些方法不适合那些身体很虚的人,因为这些方法是通过手、刮痧板等在人的身上用力,使身体里边的病走到表层,也就是通过调元气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如果人本身元气就很虚,这样的治疗就会使得身体更加虚弱。
  • 头上的百会穴很重要,还有睛明穴,它是膀胱经的起始点。
  • 人体下边的病大多跟关元穴有关。再往下走,腿上的委中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委中穴可以解决腰痛和腿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