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共11册)

孙皓晖

  • 一个干部能力有高有低,但在遵纪守法上必须过硬,这个不能有差别。一个人纵有天大的本事,如果没有很强的法治意识、不守规矩,也不能当领导干部,这个关首先要把住。

中国文明正源的强势生存

  • 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 大秦帝国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个时代。
  • 其一,秦帝国统一大政权存在的时间极短,只有十五年;而罗马帝国却有数百年大政权的历史。其二,秦帝国创造的一整套国家体制与文明体系,奠定了中国文明的根基,而且绵延不断地流传了下来;具有数百年历史的罗马帝国,却在历史更替中变成了无数破碎的裂片,始终未能建立一脉相承的统一文明。
  • 时常觉得,不做完这件事情,我的灵魂将永远不得安宁。

楔子

  • 写《大秦帝国》最难是将史变成文。可信者往往不可爱,可爱者往往不可信,将可信者与可爱者集合在一起,难上加难。
  • 那时候,人们还不大擅长偷营劫寨之类的雕虫小技,还延续着春秋车战时期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的正面决战传统,休战就休战,绝少有一方会乘着黑夜休战之机偷袭对方营寨。
  • 同德易,同心难,大德大节,求同更难。
  • 国君病危期间,是庙堂权力最容易发生倾覆的时刻,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料不到的巨大变化。
  • :其一,国中大臣,各司其职,一律不动,国政仍由上大夫甘龙统摄。其二,嬴虔将军少梁之战有大功,擢升左庶长,总领秦国兵马。其三,由上大夫甘龙、长史公孙贾主持公父之国丧大礼。”

第一章 六国谋秦

  • 暮霭沉沉,大河上下一片苍茫。
  • 燕文公长叹一声,就像多年来蔑视一切礼崩乐坏和僭越行为一样,又一次蔑视了魏国的无知和愚昧。
  •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 东侧魏(红旗)、楚(黄旗)、齐(紫旗),西侧赵(红蓝旗)、燕(蓝旗)、韩(绿旗)

第二章 国耻昭昭

  • 若非吴起后来被迫离开魏国,这位和天下诸侯大战七十四次无一败绩的著名统帅,决不仅仅只将秦国压迫到华山以西。
  • 秦国新君嬴渠梁,后来人说的秦孝公。
  • “刚毅木讷,可成大器。
  • 可是面前这位年青的君主,竟是从一开始就没有哪怕是瞬间的惊慌。这种定力,这种静气,反倒使景监感到了无所措手足
  • 人群之中的慌乱恐惧是相互感染的,弥漫感染中又无形夸大着这种恐惧和慌乱。
  •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先人留下的老话
  • 只要有一个人没讲话,秦孝公就不会讲出自己的想法,他要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决断建立在臣下主张的基础上,如果臣下阐述充分,他自己宁可不说而全盘采纳。新君即位,要大臣们齐心协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在推行自己的主张。
  • 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是流传天下的墨家誓言,说的是墨家弟子追随墨子,每临危局,人人争先赴险,死也不会转过脚跟逃跑
  • 金钱乃人世流火,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用得其所,方为无价至宝。不得其所,铜臭如粪土。纵然一国之君,概莫能外。
  • “与虎谋皮,善自珍重。”
  •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第三章 安邑风云

  • 但他对许多才华之士却也看不上眼,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些人缺乏一种养才成事的大德。他相信自己有大德,却没有将大德化为政事的卓绝才华,立身有余,却愧对国家。
  • 卫鞅:“公叔丞相,先生与我有约,永远不说出他的名字。我应凭自己的真才实学立足于天地之间,而不能以先生名望立身。我之善恶功过,均应由自己一身担承。我当信守约定。”
  • “识人有眼,用人无胆”
  • 况天道悠悠,事各有本。大才在位,弱可变强。庸才在位,强可变弱。春秋五霸,倏忽沉沦。由此观之,岂可以一时强弱论最终归宿?
  • “诸子百家,务虚论理者多,经世致用者少;怀古念旧者多,推动时势者少;纠缠细目者多,紧扣大要者少。先生以为如何?”
  • 大事不赖众谋,大功不赖联军。
  • 正因为这种博弈规矩与风云动荡的天下大势隐隐暗合,所以那种国运与棋道交相刺激的诱惑,是其他聚谈甚或论战都不能替代的。
  • 强弱之势,古无定则。强可变弱,弱可变强。变化之道,全在人为。
  • 卫鞅淡然道:“势无虚势,地无实地。以势取地,势涨地扩,就地取地,地缩势衰。”
  • 人间诸象,天地万物,皆环环相围而生。民被吏围,吏被官围,官被君围,君被国围,国被天下围,天下被宇宙围,宇宙被造物围,造物最终又被天地万物芸芸众生之精神围。围之愈广,其势愈大。势大围大,围大势大。此为棋道,亦是天道人道。棋道圣手,以围地为目标,然必以取势为根基。子子枢要,方可成势。势坚则围地,势弱则地断。

第四章 秦国求贤令

  • 交交黄鸟 止于棘谁从穆公 子车奄息彼苍者天 歼我良人如可赎兮 人百其身交交黄鸟 止于桑谁从穆公 子车仲行彼苍者天 歼我良人如可赎兮 人百其身交交黄鸟 止于楚谁从穆公 子车针虎彼苍者天 歼我良人如可赎兮 人百其身
  • 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子时起点,正是夜半;鸡鸣开始为丑时,黎明平旦为寅时,太阳初升为卯时,早饭时节为辰时,日上半天为巳时,日中为午时,日偏西方为未时,再饭为申时,日落西山为酉时,初夜为戌时,人定入睡为亥时。
  • 天道玄远,人道直观。天道为本,人道为末。玄直本末,自有通关处也。
  • “不移,不易,不离,不弃。”“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一个心怀天下志向高远才华卓绝的男子,内心天地更需要一种灵动一种柔情一种照拂一种具有渗透性的知音,如果一个女子只有前者而没有后者,他的人生就会产生僵硬的枯燥的裂痕。
  • “雪儿,莫要轻易这样说。金钱是一种力量,可成人,可毁人。为父没有处置者,就剩下安邑洞香春和楚国、秦国、赵国、齐国的几家生计。除了洞香春,其余各国的生计都是秘密的,没有人晓得。有一天,当你不需要这种力量支撑你时,它们才是身外物事。
  • 向普天之下求贤,委实难能可贵,称奇可也,未必称得一个迹字。迹者,事实之谓也。能否招得大才?终须看求贤之诚意,之深切,否则,一卷空文而已。
  • 日月如梭 人生如梦流光易逝 功业难成大风有隧 大道相通何堪书剑 歧路匆匆国有难也 念其良工鹦其鸣也 求其友声
  • 依法为进,以术为用。术,可用不可道”
  • 为君者有‘正’字,哪有个‘纯’字?何况味道纵然有偏,只要能强国,何能不用?
  • 何谓倚愚之术?”“不欲明言,装聋作哑,藏于无事,窜端匿疏。”“噫!”申不害又是一声惊叹,追问道,“何谓破君之术?”“一臣专君,群臣皆蔽,言路堵塞,则君自破。若一妇擅夫,众妇皆乱。”申不害肃然正色:“何谓君不破之术?”“明君不破,使其臣如车轮并进,莫得使一人专君;正名而无为,犹鼓不入五音,而为五音之主。此为明君不破之术。”
  • 何谓倚愚之术?” “不欲明言,装聋作哑,藏于无事,窜端匿疏。” “噫!”申不害又是一声惊叹,追问道,“何谓破君之术?” “一臣专君,群臣皆蔽,言路堵塞,则君自破。若一妇擅夫,众妇皆乱。” 申不害肃然正色:“何谓君不破之术?” “明君不破,使其臣如车轮并进,莫得使一人专君;正名而无为,犹鼓不入五音,而为五音之主。此为明君不破之术。”
  • 秦国穷弱之邦,变法之首要,当在富民强兵。做此大事,变法立制为第一,术有何用?而韩国不然,民富国弱。因由在贵族分治,官吏不轨,国君无统驭臣下聚财强兵之术。当此国家,整肃吏治为第一。唯其如此,术有大用。卫鞅若来韩国,定会捉襟见肘。申不害若入秦国,也会力不从心。
  • 国无律法则国自乱,庙堂无治则吏自贪。

第五章 卫鞅入秦

  • 古人云,冬有雷电,夏有霜雪,然则寒暑之势不易,所谓小变不足以妨大节。只要心正,金钱未必不能用于官场。君之内性,强毅刚烈,疾恶如仇,初入秦国,万莫以官场瑕疵萌生退意。”
  • ,深刻的思虑是孤独的审视所产生的,大行赖独断,不赖众议。
  • 七月流火 过我山陵 女儿耕织 男儿作兵 有功无赏 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 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 忘我苍生

第六章 栎阳潮生

  • 计国事者,当审权量。说人主者,当审君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士虽有圣智,非揣摩细究,真情无所索之。此,谋之本也,说之法也。错其人,勿与语。此,名士择君之道。慎之,慎之。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上天不让秦国强大,求贤令也就如此而已了。
  • “大凡稀世珍奇,绝不可轻易示人。首要大计,在于选择目光如炬的识货之人,此所谓货卖识家也。试探买家之上乘法则,先示劣货而后出珍奇,如此则百不差一。
  • 方今天下列国争雄,国力消长为兴亡根本。何谓国力?其一,人口众多,民家富庶,田业兴旺。其二,国库充盈,财货粮食经得起连年大战与天灾饥荒之消耗。其三,民众与国府同心,举国凝聚如臂使指。其四,法令稳定,国内无动荡人祸。其五,甲兵强盛,铁骑精良。有此五者,方堪称强国。
  • 《治秦九论》乃卫鞅谋划的变法大纲。其一《田论》,立定废井田、开阡陌、田可买卖之法令。其二《赋税论》,抛弃贡物无定数的旧税制,使农按田亩、工按作坊、商按交易纳税之新法。如此则民富国亦富。其三《农爵论》,农人力耕致富并多缴粮税者,可获国家爵位。此举将真正激发农人勤奋耕耘,为根本的聚粮之道。其四《军功论》,凡战阵斩首者,以斩获首级数目赐爵。使国人皆以从军杀敌为荣耀,举国皆兵,士卒奋勇,伤残无忧,何患无战胜之功?其五《郡县论》,将秦国旧世族的自治封地一律取缔,设郡县两级官府,直辖于国府之下,使全国治权一统,如臂使指。其六《连坐论》,县下设里、甲两级小吏。民以十户为一甲,一人犯罪,十户连坐,使民众荣辱与共,怯于私斗犯罪而勇于公战立功。其七《度量衡论》,将秦国所行之长度、重量、容器一体统一,由国府制作标准校正,杜绝商贾与奸恶吏员对庶民的盘剥。其八《官制论》,限定各级官府官吏定员与治权,杜绝政出私门。其九《齐俗论》,强制取缔山野之民的愚蛮风习,譬如寒食、举家同眠、妻妾人殉,等等。此九论为大纲,若变法开始,尚须逐一制定法令,落于实处。
  • 长期的国内稳定与长期的对外战争,相辅相成,战争强化了稳定,稳定赢得了战争。
  • 这“孟西白”在秦国可是大大有名,说的是秦穆公的三大名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
  • 卫鞅又是哈哈大笑:“侯兄差矣!我观秦公绝非举棋不定之人,更非斡旋无能之主。然为人君者,有寻常人所不能体察的难处,凡事须给他一个疏导的余地。既为知音,若连此点都不能理会,急吼吼求官,岂非大煞风景?
  • “大出天下”这句话,几乎是老秦人相互鼓励的一句神秘誓言,和“赳赳老秦,共赴国难”那句话一起,构成了秦人的精神支柱和献身传统。
  • 秦人叫它作“大集”,上市交易叫作“赶集”。所谓“集”,便是长期约定俗成,定期在某地集中交易的一种简单市场。
  • 国府立信,童叟无欺。列位随这位小兄弟到北门做证,看他领赏金一百!

第七章 瓦釜雷鸣

  • 所谓丞相开府,就是丞相建立相对独立的权力机构,全权处置国家日常政务,国君只保持军权、官吏任免权和大政决策权。国君和开府丞相的这种分权治国,在战国时代达到了最高程度,也是中国古典政治文明的最高水准
  • 他思虑周密,既要扎实地达到实际目的,又不想国人疑虑。反复揣摩,孝公采取了“重实轻名”的方略——在名义上尽量沿用老秦国旧称,在实际上则一定做到像东方大国一样的治国方式。
  • 大地茫茫,载德载物。我心惶恐,伏唯告之:鞅受君命,开府治国,唯苦唯艰,无怨无尤;皇天后土,佑我庶民,百业兴旺,永念大德。秦国左庶长卫鞅,再拜大地厚恩。
  • 治国之道,一刑,一赏,一教也。刑赏不举,法令无威。乱民不除,国无宁日。
  • 政治如同用兵,有时候也是一种“诡道”,需要权谋机变,胜利是唯一的目标。关键时刻制造扑朔迷离的局面,从而迷惑潜在的敌人,是度过危机的高明谋略。但是,制造扑朔迷离的权力拥有者自己却需要极度的清醒,绝不能陷入自己制造的迷雾之中。归根结底,政治的胜负是需要实力较量的。
  • 一切大事,都是从春天开始,到秋天结束。夏日酷暑,冬天冰雪,人们就蛰伏下来,极少在手脚不舒展的时候做大事。也因为这一点,孔夫子才把他记载的历史大事命名为《春秋》
  • 还有一层,既然是县令推行变法,为何不向左庶长府禀报政事,却径直找到太子和国君这里来?变法大事,政出多门,全无秩序,岂非大乱?
  • 法治不诛心,诛心非法治。请君谨记
  •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

第八章 政侠发难

  • 皇天后土 育我子民 狐兔硕鼠 咥我苦心 背卧黄土 求我天神 灭却狐鼠 富我大秦
  • 陈仓河谷兮渭水之阳养育斯人兮慰我肝肠女桑柘桑兮齐我百物禾田菜园兮做我谷仓淙淙流水兮琴声泱泱山月皎洁兮与诉衷肠松涛呜咽兮入我梦乡青灯黄卷兮流我时光今欲别去兮谁为惆怅女儿依依兮恋我陈仓恋我陈仓兮永莫相忘衣食父母兮山高水长……

第九章 霹雳手段

  • 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
  • 立德立言须立身生逢乱世要正心刀兵四起说利害人欲横流莫沉沦
  • 战国之世,论战之风乃时代潮流。举凡名士名家,其信念主张非经论战锤炼而不能立于世间,更不能得以流传。一种行为一种理念,要为天下所接受,非经反复论战而不能确立。完全可以说,那是一个演说大爆炸的时代。
  • 乱世求治,不动刑杀,虽圣贤不能做到。事之症结,在于杀了何种人?如何杀之?
  • 老墨子雪白的长眉一挑:“老夫对法家相知至深,其弊在求治太速。速者易苛,易入富国穷民之途也。天将兴秦,唯愿戒之。世道沧桑,当从容求治也。”
  • 大谋须得独断,独断才能出其不意,行之于世才有“天不容”的神秘口碑,也才能鼓动秦国世族以“天命”“天道”要挟国君,迫使卫鞅倒台。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第十章 蒹葭苍苍

  • 风兮雅兮国人将乐 春雨颂兮秋谷送子 凤长鸣兮美若琴瑟 天心顺兮人道祥和
  • 卫鞅马鞭对着河谷遥遥一圈:“君上,你看这块平川坐北面南,处处向阳,一片大明大亮,就叫它咸阳如何?”

第十一章 天算六国

  • 角、亢、氐三星——兖州房、心二星——豫州尾、箕二星——幽州牵牛、婺女——扬州虚、危二星——青州营室、东壁——并州奎、娄、胃三星——徐州昴、毕二星——冀州东井、舆鬼二星——雍州北斗——天下江河湖海
  • 人无天命,谋划再好也不会成功;人有天命,纵然谋划有差,往往也会歪打正着。
  • “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 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也,人固有之也。此乃人之本性。人性犹水之就下。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激水拦截,可使水行于山,然则非水之本性也。濡染以恶,可使人残虐无道,然则非人之本性也。春秋以来,天下无道,礼崩乐坏,人性堕落,竞相为恶,致使天下以
  • 历经劫难而身负大任,这种人绝不会误事
  • 在七大战国的初期,全面强大的次序大体是:魏国、楚国、齐国、韩国、赵国、燕国、秦国。
  • 孙膑的围魏救赵,像暗夜中一道强烈的闪电,照亮了被雾霭掩盖的战争空间。人们猛然醒悟,原来战争空间如此广阔,竟可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运动中将战场无限拓宽。在骑兵步兵代替老式战车的历史转换关头,孙膑的围魏救赵,使步骑野战真正走进了战争新天地。战争的动态形式,兵家的诡道本质,被真正的运动战淋漓尽致地挥洒了出来。从此,智慧与计谋在战争中大放异彩,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成为战争长河的奇观。
  • 兵贵山水。河流高山从来都是兵家必须刻骨铭心的,看得透,用得好,一条河流一道山原,足可抵十万大军

第十二章 收复河西

  • 民气为国之根本。民气正则国强盛,民气颓则国黯弱。今魏国大败,非我秦人之力,贺固可贺,何当大酺?今我河西之地未复,昭昭国耻未雪,我民却以他国之胜狂喜,岂非民气之羞也?责我国人,须惕厉自省,方可雪耻图强,窃喜他胜,徒灭心志也!秦公十八年九月。
  • 君上,臣之兵学,尚强于法学。秦国不强,臣无用武之地
  • 秦国收复河西,使战国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国初期的魏国霸主时代已经结束,战国中期的列强纵横已经拉开了序幕。
  •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海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雄

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

  • 君有长剑兮守我家园我有痴心兮待君回还两心无悔兮悠悠青山征人远去兮流水潺潺猛士归来兮布衣高冠日月无改兮桑麻红颜
  • 执法不避贵贱,法外永不施恩。
  • 财货如流,能祸能福,有心则当之,无心则散之。

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

  • 老子缓慢低沉地说出了一段话:“老聃昔年游宿巫山神女峰,细察天象:秦周同源,均起西陲;秦为诸侯,而秦周分离;离五百年,而大合于秦;合十七年,则霸王出。”
  • 推贤则贤者进,聚不肖则能者退
  • 上天啊上天,假使再给我二十年岁月,嬴渠梁当金戈铁马定中原,结束这兵连祸接的无边灾难,还天下苍生以安居乐业。何天不假年,竟使嬴渠梁并吞八荒囊括四海包举宇内席卷天下之雄心,化作了东流之水?上天啊上天,你何其不公也……
  • 公元前338年,壮志未酬的秦孝公嬴渠梁逝世了,时年四十六岁。
  • 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

第十五章 万古国殇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皎皎者易污,峣峣者易折。至刚至公,是不能长久的。人心,本来就是凶险的。”
  • 商君商君法圣天神忠魂不灭佑我万民商君商君三生为神万古不朽刻石我心
  • 呜呼!哭我商君,万古强臣。昭昭大德,磐磐大才。维新法制,强国富民。奖励耕战,怠惰无存。郡县统制,国权归一。度量一统,工商无欺。刑上大夫,礼下庶人。唯法是从,极身无虑。移风易俗,文明开塞。收复河西,雪我国耻。立制立言,千秋可依。煌煌法圣,青史永垂。呜呼哀哉!商君蒙冤,天地混沌。哭我商君,何堪我心?呜呼哀哉,人神共愤,山河同悲!

第一章 铁腕平乱

  • 大事赖独断而不赖众谋”

第二章 山东雄杰

  • 十年铸剑,一朝出鞘,天下谁堪敌手?
  • 相互援手,共担艰危。生无敌手,岂不落寞?
  • 居家唯求康宁,原本无此奢求。”
  •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第三章 西出铩羽

  • 国让利于民,民忠心于国。

第四章 谈兵致祸

  • 一谋之功,由人而神。一谋之过,由神而鬼。
  • “兵家法则,后方为本,但求防而无敌,不求敌来无防。”
  • 夕阳西下,一抹血红的晚霞还搭在苍翠的峰顶,一缕袅袅扶摇的炊烟正融进苍茫的暮色,三面青山如黛,谷底澄江如练,谷风习习,山鸟啁啾——多么美好的河山,多么美好的尘世。

第五章 天地再造

  • 狼可咥人,人可咥狼,谁咥谁,势也
  • 老人“笃”地一顿手杖:“创业三难,败、苦、辱。三关能过,可望有成也。”
  • 人之能,不仅在学,且在悟。悟之根本,不在少学,在难后重学。大难而有大悟,始得大成。
  •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心生于物,死于物。 机在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禽之制在气。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 阴阳相推,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 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
  • 五谷百草能梳理生命百骸,但服食不应时却可以导致百病;人之行动可以与万物和谐,但若不应时而动,该收获却播种,该播种却睡觉,则要伤及万物;时机之重要,非但要认准它,而且要立即抓住它,此谓应时而动。早了太过,迟了不及。所以,“守时”是贤者的才能,“守命”则是不肖者的愚蠢。老师将“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这十二个字的精髓,的确讲得透彻至极。

第六章 风云再起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贤者守时,不肖者守命”
  •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功名大业,岂容他人分享

第七章 大成合纵

  • “市井之区,邦之经脉,细细把之,可得国命。”
  • 今日何日兮得遇君子共一舟明日何日兮愿偕君子四海游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思君兮君不知君不知兮愁煞我魂魄绕君兮到白头到白头兮何所求江水沧沧兮相知悠悠

第八章 连横奇对

  • 秦国已成天下真正的法制大国,耕战精神已经成为国人根基;朝野整肃,国人奋发,财货充盈,民心思战。反观中原,六国个个旧根未除,奢靡颓废之风弥漫山东;官吏嫉贤妒能,民心散乱低迷;哪一国能再争得二十年时间彻底变法,而做第二个秦国?决然不可能。
  • 秦国应对之策有四:其一曰连横,其二曰扩军,其三曰吏治,其四曰称王。”

第九章 纵横初局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田文高声答道:“玄孙之孙为来孙,来孙之孙为昆孙,昆孙之孙为仍孙,仍孙之孙为云孙,云孙之后,以代计之。此谓人伦梯次也。
  • 大仁不仁。拘泥些小仁义,置国家利害于不顾,真小人也!
  • 禁绝媚上荒政令秦王书告朝野:为政之本,强国富民。为官之道,勤政敬事。阿谀逢迎,媚上荒政,上负国家,下负庶民,诚为大奸大恶。今少梁县令屠岸钟不思勤政报国,专精媚上,揣摩君心,猜度奇巧,歌功颂德,耕牛贺寿,发闻所未闻之邪术,沽大忠之名,行大奸之实,乃旷古罕见之奸佞也。恶习旦开,官风大坏,吏治不修,祸国殃民,法制大崩,国将不国!本王今书告朝野:秦法已修,颁行郡县;自后凡不遵法度,刻意媚上,一心逢迎而荒芜政事者,杀无赦。秦王十一年八月。[插图]
  • 投我以木桃兮 报之以琼瑶非为生恩怨兮 欲共路迢迢投我以青苗兮 报之以春桃非为生恩怨兮 欲结白头好

第十章 张仪风云

  • “计自人出,人必有本。

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

  • 青史只论成败,不问因由。没有机遇,谁也不会成功
  • 碧水长天兮 昭昭日月不同弦知向谁边兮 点点渔火不同眠青山如黛兮 幽幽吴钩共秦剑孤舟一叶兮 化作了淡梦寒烟

第十二章 不宁不令

  • 非其人,勿与语。此名士说君之道,慎之,慎之。

第十四章 百年一乱

  • 儒家大伪,天下可证:在儒家眼里,人皆小人,唯我君子;术皆卑贱,唯我独尊;学皆邪途,唯我正宗。墨子兼爱,你孟轲骂做无父绝后。杨朱言利,你孟轲骂成禽兽之学。法家强国富民,你孟轲骂成虎狼苛政。老庄超脱,你孟轲骂成逃遁之说。兵农医工,你孟轲骂为末技细学。纵横策士,你孟轲骂做妾妇之道。你张扬刻薄,出言不逊,损遍天下诸子百家!却大言不惭,公然以王道正统自居。平心而论,儒家自己究有何物?你孟轲究有何物?一言以蔽之,尔等不过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整天淹没在那个消逝的大梦里,唯知大话空洞,欺世盗名而已!国有急难,邦有乱局,儒家何曾拿出一个有用主意?尔等竟日高谈文武之道、解民倒悬,事实上却主张回复井田古制,使万千民众流离失所,无田可耕!尔等信誓旦旦,称‘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事实上却维护周礼、贬斥法制,要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使万千平民有冤无讼、状告无门,天下空流多少鲜血?如此言行两端,心口不应,不是大伪欺世,却是堂堂正正么?儒家大伪,更有其甚:尔等深藏利害之心,却将自己说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但观其行,却是孜孜不倦地谋官求爵,但有不得,则惶惶若丧家之犬!三日不见君王,其心惴惴;一月不入官府,不知所终。究其实,利害之心,天下莫过儒家!趋利避害,本是人性。尔等偏无视人之本性,不做因势利导,反着意扼杀如阉人一般!食而不语、寝而不语、坐怀不乱,生生将柳下惠那种不知生命为何物的木头,硬是捧为与圣人齐名的君子!将人变成了一具具活僵尸,一个个毫无血性的阉人!儒家弟子数千,有几人如墨家子弟一般,做生龙活虎的真人?有几人不是唯唯诺诺的弱细无用之辈?阴有所求,却做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求之不得,便骂尽天下。更有甚者,尔等儒家公然将虚伪看作美德,公然引诱人们说假话:为圣人隐,为大人隐,为贤者隐;教人自我虐待,教人恭顺服从,教人愚昧自私,教人守株待兔;终使民人不敢发掘丑恶,不敢面对法制,沦为无知茫然的下愚,使贵族永远欺之,使尔等上智永远愚弄之!险恶如斯,虚伪如斯,竟大言不惭地奢谈解民倒悬?敢问诸位:春秋以来三五百年,可有此等荒诞离奇厚颜无耻之学?有!那便是儒家!便是孔丘孟轲!

第二章 艰危咸阳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兵书所说的六险之地——绝涧(两岸峭壁,水流其间)、天井(四周高峻而中间低洼)、天牢(山险环绕,易进难出)、天罗(荆棘丛生,难于通过)、天陷(丛林山塬,道路不明)、天隙(两山夹峙,通道狭窄),这鄜山峡谷就占了绝涧、天隙两险。

第三章 东方龙蛇

  • “酒有三德。”苏代笑道,“明心、去伪、发精神,是为万世不朽。”

第五章 冬战河内

  • 鲁仲连也是一叹:“强大时谁都想做霸主,危难时谁都想别个做牺牲。争夺是铁定不变,联合是瞬息万变。真正的合纵,永远不会有。”
  • 三十河东 三十河西吴白两起 天作玄机

第六章 滔滔江汉

  • 谋国良臣,绝非一个忠字所能囊括,忠而丧志,照样误国害民。撑持危局,更根本者是胆略,是勇气,是见识,是强韧。

第七章 兴亡纵横

  • 凡事成于一,败于二,况天有二心也?
  •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插图],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第八章 幽燕雷霆

  • 鉴于战国以来合纵联军从无胜战的痛心教训,乐毅给自己定下了十六字规矩——敬将纳言,衡平战利,有分有合,进军立约。
  • 所谓唇亡齿寒,雪中送炭,必是利害关联之时,绝非奄奄待毙之际。

第十章 胡服风暴

  • 谚云,有高世之名,必有遗俗之累。若一味固守华夏文华礼法,何来因世之变?变则强,不变则亡啊!
  • 利不百者不变俗,功不十者不易器

第十二章 士相峥嵘

  • 这便是邦交,唯以利害为根本,两害相权,取其轻也。这样的会盟,盟约形式比盟约内容更重要,只要修好意愿昭示天下,盟约议定的具体条款实际是无足轻重的,根本无须两王亲自定夺。然则,这便是邦交,虚则虚之,必经的关节却是不能少的。
  • 固国不以山河之险,处政不以门第之威

第十三章 远交近攻

  • 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

第一章 暮政维艰

  • 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若乃千人之长者,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万物。是故,溪狭者速涸,流浅者速竭,硗确者其地不育。王者淳泽,不出宫中,则不能流国矣!

第二章 商旅大士

  • 不及义则事不和,不知义则趋利。趋利固不可必也。以义动,则无旷事矣!
  • 坚不可夺,白不可磨,石不可破
  • 时也势也,后浪勃勃连天,前浪消弭沙滩,此乃天地大道

第三章 邯郸异谋

  • 义者,百事之始也,万利之本也,中智所不及也。
  • 荀子有言,人之性恶,必待师法而后正。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田户有勤懒良莠,若无偿送田,使唾手而得,反不知珍惜,勤耕劳作之心必减。作价卖与田户,则能激励人人勤耕,争相早日抵消债金,以使耕田归己。当年齐国之田氏,正是这般‘私制’崛起也。秦国奖励耕战,变疲民为锐士,奥秘也正在于奖勤罚懒,岂有他哉!”

第五章 情变横生

  • 树人于落拓不济之时,发才于平庸萎缩之日

第六章 子楚还国

  • 乾之为大,无坤者虚也。山之为雄,无水者枯也。情欲有节,无爱者冷也。人世之寒热,泰半在女子也!

第七章 流火迷离

  • “磨难成人,磨难毁人,成于强毅心志,毁于乖戾猥琐。子今脱难归宗,当以儒家孟子大师之言铭刻在心,将昔日磨难做天磨斯人待之。莫得将所受折磨刻刻咀嚼,不期然生出愤世之心。果真如此,嬴氏不幸也,家国不幸也!”
  • 当国莫怀旁观之心。为父时而能说得几句明彻之言,根由便是没有当事之志,而宁怀旁观之心也。隔岸观火,纵然说得几句中的之言,又有何用?”

第九章 吕氏新政

  • 范蠡之才在谋划,文仲之才在任事。谋划与任事,乃大有区别之两式才能也。谋划之才贵在奇变,料人之不能料,测人之未可测,慧眼卓识而叛逆常规,方得有奇略长策。任事之才则贵在平实,不弃琐细,不厌繁剧,不羡奇诡,不越常理,方能圆通处事,化解纠葛,使上下同心而成事。如此区别,纲成君以为然否?”

第十章 合纵回光

  • “强国之道无奇术,荒诞之谋不济邦”

第十二章 三辕各辙

  • 旷世之志不较细务,千里之行不计坎坷
  • “路有诽谤木,朝有敢谏鼓”

第一章 初政飓风

  • “欲一中国者,海纳为本。

第三章 乾坤合同

  • 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敖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希,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托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如毛,民鲜能克举之。[插图]此之谓也。

第八章 失才亡魏

  • 天地四方为宇,往古来今曰宙

第九章 分治亡楚

  • 谚云:图大则缓。既是政道,也是兵道。

第十一章 文明雷电

  • 定国图治十大事略一 典章诸事:君号国运朝仪礼法服饰文书制式等二 国制诸事:天下治式官制更新律法一统等三 文教诸事:同文字定雅言废诗书立法教等四 通国诸事:连接驰道开辟直道同一车轨等五 统器诸事:同一度量衡三器各立校正之具等六 水利诸事:掘六国堤防通天下河渠行农田水法等七 定边诸事:南百越西羌胡北匈奴通连六国长城等八 息兵诸事:收天下兵器去天下私兵除天下之盗等九 安邦诸事:根除复辟六国之王六国王族六国世族等十 社稷诸事:堕六国王城除六国宗庙安圣贤后裔等

第十二章 盘整华夏

  • 江河不舍昼夜,岁月不留白头,逝者如斯,虽圣贤不能常驻世间!唯其如此,我等君臣要将该做的大事尽速做完,以功业之寿,垂于万世千秋!”

第十三章 铁血板荡

  • 秦帝国在历史上第一个将备受冷落的儒家学派推上了学派领袖的位置,这个学派却并没有投桃报李,而是旧病复发一意孤行,获罪致伤之后更是矢志复仇,以至于千秋万代地对秦政鞭尸叱骂,绝无一丝中庸之心。

第五章 残政如血

  • 庙堂无道 天下有盗 盗亦有道 道亦有盗 有盗无道 有道无盗 道灭盗起 盗灭道生

第七章 帝国烽烟

  • 老祖秦仲 在位二十三年次祖秦庄 在位四十四年秦襄公始立诸侯 享国十二年秦文公 享国五十年秦宁公 享国十二年秦出公 享国六年秦武公 享国二十年秦德公 享国二年秦宣公 享国十二年秦成公 享国四年秦穆公 享国三十九年秦康公 享国十二年秦共公 享国五年秦桓公 享国二十七年秦景公 享国四十年秦哀公 享国三十六年秦惠公 享国十年秦悼公 享国十四年秦厉公 享国三十四年秦躁公 享国十四年秦怀公 享国四年秦灵公 享国十年秦简公享国十五年秦惠公 享国十三年秦出子 享国二年秦献公(进入战国) 享国二十三年年秦孝公 享国二十四年秦惠文王 享国二十七年秦武王 享国四年秦昭王 享国五十六年秦孝文王 享国一年秦庄襄王 享国三年秦王嬴政 战国二十五年秦始皇帝 帝国十二年秦二世胡亥 在位三年

祭秦论 原生文明的永恒光焰祭秦论原生文明的永恒光焰——秦亡两千二百一十五年祭

  • 法治的良恶本质,不在轻刑重刑,而在是否体现了公平正义原则。